摘要:品牌和渠道到底谁既要又要还要全要?
爱婴室、小飞象、爱婴岛、登康 VS 英氏、Babycare、惠氏、麦克英孚,8位大佬巅峰对话:品牌和渠道谁既要又要还要全要?
这是在近期CBME举办的冬研会上,我们抛给品牌商以及零售商的一个思辨话题,并且我们打破了传统的讨论思路,以分阵营、四对四辩论的形式,希望双方开诚布公的交流,一起去探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。
一个较有争议的观点说自有品牌是零售的尽头,但是我在全世界翻来翻去,也没有找到一个靠自有品牌做好的零售巨头。
不是我们不给渠道商流量,而是你们(渠道商)有没有能力接得住流量。
价格是由消费者和市场决定,不是品牌方单方面决定的,不是我们不愿意,而是我们不能够。
渠道方是否能够生存、发展,取决于渠道方自身的能力,通过自身的演变和进化来提高自己的效率,而不是单纯靠压榨品牌方的利润空间来提升渠道的成长空间。
品牌方在产品背后所投资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是以几十亿的量级去做的,且很多成本不是当期发生的,是需要长期战略投入的,这点往往被大家忽略了。
今天没有谁是纯粹的线下,也没有谁是纯粹的线上,在做的零售商也有做直播间、做私域,他们是披着线下皮的全渠道商。
作为品牌商,不能既做运动员、又做裁判员。既做品牌,又下场做零售,挥起镰刀。
品牌商不能制定了价值链又主动破坏价值链,制定了规则又主动破坏规则。
在价值链的设定上,双方是不对等的。品牌商掌握者主动权。渠道商的利润介于品牌方制定的供货价与零售价之间。而品牌商在市场上的零售价的一旦失控,利润下滑的直接受害者就是我们渠道商。
一个商品,品牌商供货价100块,让渠道卖150块,但是在线上品牌又卖100块,还说渠道商没本事,这是强盗逻辑。当然,这也是渠道商为什么要去做OEM、ODM的原因。
当行业出生人口下降的时候,品牌商并不愿意停下来,仍旧要高昂的增长。今天很多品牌商的目标,比原来出生人口巅峰时期的目标还要高。
如果品牌产品在门店的价格远低于其它渠道的价格,那门店的存在就是个陈列厅,这样的陈列厅能活多久?
*以下为辩论原文,经CBME洞察梳理:
一辩陈述观点
常务副总裁万建明
其一,渠道商自身的经营效率低,但这种低效率却让品牌商来买单,向品牌商要更多的毛利、更多的引流、更多的促销、更多的账期,这些让品牌商苦不堪言、无法盈利,因此品牌商不得不拓转或者转向其他渠道。
其二,渠道商只重视奶粉,奶粉的占比极高,其他毛利率好、成长线好、未来很有前途的品类,不愿意去培育来获得规模和利润。
其三,一个较有争议的观点说自有品牌是零售的尽头,但是我在全世界翻来翻去,也没有找到一个靠自有品牌做好的零售巨头。当所有的渠道去推广自有品牌,那么我们的品牌商怎么能安心和尽心跟渠道商来长期合作?
最后总结一句话,品牌商苦渠道商久已,渠道商充分体现了既要又要还要全要,所以我方强烈要求,渠道商给我们品牌商一点阳光,还我们品牌商一片蓝天。重构和谐共生的生态,实现母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王云
首先,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线下渠道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,渠道经营效率的提升是需要得到品牌商的支持的。所有的拓店、拓客背后都是高成本的投入。我们除了在门店销售产品满足到店消费者的需要,还需要满足即时零售购买的需求,O2O平台年逐渐增长的扣点和费用也增加了零售渠道的成本支出。
作为品牌商,我们认为在全渠道销售的过程中必须守住价格!
品牌商非常重要的责任就在于开发新的产品,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撬动更多购买来保障双方的利润,而不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损坏双方的价格。一旦价格失衡,渠道是没有能力在这条链条中正常销售,获取利润保障门店的存活。
我们希望品牌方,也就是金主爸爸,能给到渠道商更高性价比的好产品、永久的支持,能够做销售渠道的价格管理,遵守原先制定的游戏规则,只有这样双方才能保持利益平衡,获得可持续的健康向上的发展。
自由辩论时间
董事长罗能才
总裁徐立宏
总裁冯红卫
品牌方必须要正面回答这个问题,是出于什么考虑,不仅仅自身加入线上做零售,而且还要挥起镰刀。
负责人孟凡龙
副总裁高勤
渠道不赚钱完全是因为品牌方破价造成的。所以罗大哥说,品牌方不能制定了游戏规则,又参与到游戏之中破坏掉规则。
关于孟总的话,我赞同一半,我们应该共同面对消费者。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反复强调品牌方是金主爸爸。因为在价值链的设定上,双方是不对等的,品牌商掌握者主动权。渠道商的利润介于品牌方制定的供货价与零售价之间,而品牌商在市场上的零售价的一旦失控,利润下滑的直接受害者就是我们渠道商。
VP 聂晶
但在这个过程中,也需要渠道商通过管理运营,降低运营成本,促进双方可以达到一定的利润平衡。
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王云
但我们今天想强调的点在于,如果所有渠道的价格是一样的,消费者在门店体验了服务,购买了产品,未来也会经常走到我们店里,感受了解更多的品牌产品。在我们的实体渠道里面,品牌发挥自己的品牌力,渠道发挥我们服务和销售的能力,双方合作获得共赢!希望品牌方能够维护渠道合理的定价,提供持续稳定的利润。
总裁徐立宏
关于线下渠道的重要价值毋庸置疑,但是线下渠道也有效率高低之分,过去几年有很多线下渠道倒闭,也有5万的线下新渠道在增加。
渠道方是否能够生存、发展,取决于渠道方自身的能力,通过顺应时代演变和进化来提升自己的效率,而不是说单纯靠压榨品牌方的利润空间来提升你的成长空间。
总裁冯红卫
但糟糕的是有些品牌原来根植在线下,而后进入到线上,借助流量跑到线上反过来收割线下渠道。
另外一点我们想强调说,品牌方觉得线上消费者价格更敏感、定价要更便宜,线下要贵一点,这是不公平的。这是品牌方人为的操作体系、经营理念,造成价格失衡,让消费者摇摆,最终转移到线上购物,造成线下渠道利润流失。
大家觉得市场失衡的原因是线下渠道的效率低、线上的效率高,我认为没有的效率高低,只是品牌方人为判断了不同渠道的价值。本质上是品牌商的既要又要还要,造成的市场失衡。
负责人孟凡龙
今天的困境,核心大家要解决的还是跟品牌一起共建、共同数字化提效的问题。
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王云
综上所有的观点在沟通后,相信我们的品牌商也一定愿意制定合理且稳定的价格,因为只有合理稳定的价格才能保证所有渠道的利润,渠道之间凭本事开店,凭本事拓新客,凭本事做业绩做突破,这就是我们的心声。
副总裁万建明
今天的困境如何突破?核心是我们要基于未来的趋势去变革,只有这样双方才可以和谐共生。当然品牌商要解决同品同价的问题,也很重要。
董事长罗能才
回到刚才那个点,供货100块,让我们卖150,但是品牌商自己在线上卖100块,渠道商卖不出去还说是没本事,这是强盗逻辑。
这个逻辑其实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去做OEM、ODM的原因。说了要共赢共创,不能搞成品牌商自己独赢。
负责人孟凡龙
所以这时候更要渠道商去反思,去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,更高效的售卖,而不是一味的向品牌方要支持。
总裁冯红卫
这也是为什么市场窜货乱价的原因,并且让我们在真正卖货的人受到影响。但这种情况下,品牌商却要让我们反思来看我们会不会卖货。
负责人孟凡龙
副总裁高勤
另外我们需要品牌商明确一点,我们渠道方并不抵制线上,相反我们都积极拥抱线上,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多场景的需求。
我们要强调的点在于,品牌商不能制定了价值链又主动破坏价值链,制定了规则又主动破坏规则。
副总裁万建明
作为今天在座的头部渠道商和零售商,你们具备非常丰富的零售经验和经营能力,你们应该带头,率先去创新创造,与品牌商一起把生意做强。
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王云
销售中需要提效,品牌商的导购需要提升效率做好服务,我们的人员也能更好地协同品牌一起做好产品的销售、陈列、服务消费者,不再困于为了不断低价竞争去改价,双方提升效率服务消费者。
总裁徐立宏
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王云
负责人孟凡龙
另外我想强调的是,品牌商同样也很难。我们每研发一个产品,背后付出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是几十亿的量级在推进的,且很多成本不是当期发生的,是需要长期战略投入的,这点往往被大家忽略了。
四辩陈述总结
副总裁高勤
第一,作为渠道方,我们愿意热烈拥抱品牌方,尤其是专业度高,有研发实力,服务和价值链设计都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品牌。
第二,我们不反对品牌方同时做线上线下。我们反对的只是品牌方设定好渠道价值链之后,在品牌发展过程中又因为各种原因,措施,投入导致了整个市场价值链体系破坏,从而伤害渠道利益,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。
第三,品牌方布局全渠道之前,希望品牌方考虑清楚线上线下的定位。如果不具备同时做线上线下的能力的时候,可以选择其中一方,做到极致。我也想提醒品牌方思考,消费者在全渠道都能看到同一个品牌的产品时,愿意给这个品牌信任票?还是只在线上看到这个品牌的时候,愿意给这个品牌信任票呢?
第四,最后一点,无论品牌方还是渠道方,在任何市场上发展,优胜劣汰是必然规律。希望我们都能坚守初心,尽我们所能服务好我们的消费者的同时,发展好各自的品牌和渠道,繁荣我们的行业。万紫千红才是春。
总裁徐立宏
就渠道而言,现在没有谁是纯粹的线下、谁是纯粹的线上,在座的四位大佬,也都开直播间、做店播,做私域,所以他们是披着线下皮的全渠道商。大家不要被他们的可怜样子所蒙蔽。
第二,利润来自于哪里?如果按照渠道的想法,利润来自价格-成本,但是他们忘了一点,费用的逻辑是效率。在一个全渠道的时代,比拼的就是渠道的效率。
第三,我们也表个态,我们今天不针对这四位,我们是来应晓媛的邀请来这里cosplay的,所以我们可能晚上就杯酒释恩怨了,为什么,因为这是一个共生的体系,我们谁也离不开谁。
为什么我们8个人能坐到台上,是因为我们已经在被淘汰的过程中赢了第一阶段。为什么我们能够赢?是因为我们学会了平衡,学会了进化,就像香帅刚才说的那句话一样,当潮水褪去的时候,让我们上岸吧,成为两栖动物,这是我们共同的解法。谢谢大家。

<